——记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梁沟兵工厂
● 杨树岐 师文河
八路军梁沟兵工厂位于武安市(武安县)管陶乡梁沟村,与山西左权县接壤,离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驻地相距较近,但需要翻山越岭,很费时费力。在抗日战争时期,梁沟兵工厂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生产出了大批的武器、弹药,武装了抗日队伍,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同时,梁沟村干部群众在保卫梁沟兵工厂中,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和牺牲。
在“破羊圈”里起步
1938年1月,八路军先遣支队在司令员张贤约、政委张南生的率领下,翻山越岭从山西来到武安县(今武安市)管陶川,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建党建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创建抗日根据地。3月上旬,先遣支队又辗转到达了处于瘫痪状态的峰峰怡立煤矿,动员一部分工人参加了八路军,并将煤矿机修厂的机床拆卸了一部分,由战士和工人行程100多公里运到了武安梁沟村。当时,工人把机器安装在老乡的破羊圈里,靠手工操作,用简陋的机械设备修复战时损坏和从战场上缴获的残缺枪支,成为八路军先遣支队的修械所。
1940年初,八路军总部批准,决定将位于山西昔阳县皋落镇李三窑的八路军修械四所迁往武安梁沟。经过历时两个月徒步搬迁,100多名工人和家眷,带着工具和行李,于1940年2月到达梁沟,与先遣支队修械所合并为八路军新的修械四所,所长(厂长)陈志坚,指导员(政委)陈廉如。
两个修械所合并后,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找了些房屋,平整了场地,安装好设备,工人们开始投入生产。所长(厂长)陈志坚和指导员(政委)陈廉如对梁沟一带的地形作了进一步考察,把建一个较大的兵工厂的想法,向八路军军工部刘鼎部长作了汇报。经八路军总部同意后,梁沟兵工厂进入了紧张的建设中。为了保守机密和加强防御,梁沟一带被划为八路军直接领导的“武辽特区”,所有工作人员对外称“冀豫工作队”。
用汗水和智慧创造神奇
工厂扩大后,生产生活用水紧张,陈志坚带领工人把山上的树锯下来,挖去树心做成木槽,一个接一个地连起来,把山边的小溪流水引到工厂,解决了工厂的用水困难。1940年冬,军工部从邢台沙河县弄来了一台卧式双缸蒸汽机。经过陈志坚和技术工人修理使它起死回生,转动了起来。蒸汽机带动地杠,地杠带动车床,既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成倍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枪支生产和武器研发的需要,上级又从各地陆续调来500多名工人。1941年初,兵工厂已能日产步枪72支,手榴弹500颗,掷弹筒11个,手枪2把。这些,对当时渴望得到武器装备的抗日军民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啊!
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首长对梁沟兵工厂极为重视,曾多次翻山越岭前来视察,大大鼓舞了梁沟兵工厂军民生产和战斗的志气。
1940年9月,八路军正对日展开“百团大战”,八路军副总司令兼总指挥彭德怀,在百忙之中,抽暇来到梁沟兵工厂,在厂长陈志坚陪同下视察了工厂的所有车间,走遍了周围的山头,察看了附近地形。他关心和询问了兵工厂党组织在当地发动群众的情况,当得知没有在驻地村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时,就批评说:“我们共产党人每到一个地方,就应该在那里播下革命的火种,如果不能带动群众进步,不能移风易俗,就是和群众两张皮,那是共产党人的耻辱”。彭总走后,梁沟兵工厂领导接受彭总的批评,深入到群众中开展工作,发展党员。不久,建立起了梁沟村党支部,并在附近的村开展工作,建立党组织和农会、武委会、妇救会、青年抗日救国会等抗日组织。
1940年10月,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到梁沟兵工厂视察,他同工厂领导会晤后,重点给守卫梁沟的八路军战士讲了搞好兵工关系的重要性。
1941年的春天,太行山充满了无限生机,彭总迎着四月的春风第二次来到梁沟。一到梁沟,首先是部署了兵工厂的保卫工作。指示在山头要隘之处修建防御工事,并从司令部警卫团抽调一个营驻扎梁沟,加强了兵工厂的守卫力量。其次是考察了兵工厂至柏草坪的进出通道。当走到柏草坪,彭总得知柏草坪及其下游的山村,1938年春就成立了党组织,群众基础很好,这才放心。彭总做的第三件事是,给兵工厂全体干部、工人作了形势报告。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使大家在困难面前,看到光明、看到前途,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1941年秋,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长李达来到工厂视察,挎上菜篮子,边拔野菜边查看地形,形象生动地给基层指挥员传授作战指挥艺术。最后对反扫荡的准备工作和可能失守后的退却路线作了详细部署。
浴血坚持巧回旋
梁沟兵工厂建立后,侵华日军在武安的特务机构,已窃取了情报,把梁沟兵工厂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并列为进攻的重要目标。
对于敌人的进攻,从建厂之日起,梁沟军民就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旦日寇重点进攻,并突破了防御底线,将实行空室清野,不给敌人留下一粒粮食和物资。工厂所有人员迅速将自己负责的机器部件拆卸,埋藏到平时挖好的地方,小件工具随身携带,分散隐藏到山中安全的地方。敌人一走立即挖出机器、恢复生产。
从1940年下半年起,日寇多次向梁沟扫荡,均被八路军守卫部队击溃。1941年7月,陈志坚调出,八路军总部调熟悉军事工作的刘鹏任厂长兼守卫部队指挥。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年代。2月14日,正是除夕之夜,日寇利用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集中兵力偷袭梁沟。从武安城出发的敌人刚到阳邑,梁沟已得到消息。梁沟军民迅速行动起来,进入临战状态。晚10时守卫部队埋伏在梁沟口的坟岭,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等敌人进入山下预设的伏击圈时,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一起把自制的手榴弹投入到敌群中,炸的敌人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败下阵去。敌仗恃兵多夜黑,武器精良,连续数次强攻均被击退。最后一次已攻到了八路军战士设置的障碍桥下,守卫营的机枪封住了敌人前进的道路,强攻不下,敌人只好带着二十多具死尸撤走。在这次战斗中,我兵工厂指导员陈廉如在为分散的工人送饭时,因天黑沟深路滑不幸坠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不久,上级任命张弥为指导员。
1942年5月24日。日寇对梁沟兵工厂又进行了一次更加疯狂的围攻。日寇调集大于以往数倍的兵力分三路向梁沟合围,天上还有飞机协同作战。25日,日寇派出的第三十六师团的步兵第二百二十三联队驻在梁沟附近的木作村,把重炮架在山上向梁沟猛轰,把山上的树都炸飞了,兵工厂的工事也被摧毁不少,人员也有伤亡。夜10时左右,一股敌人从西沟迂回到梁沟山头,与守卫山头的连队展开了激战。夜11时,又有一股日军从山西的土棚出发,绕道窟窿山,与守卫窟窿山的连队打起来。两个战场枪声乱如炒豆,两股敌人已经向梁沟逼进。我梁沟军民在厂长兼部队指挥员刘鹏指挥下,凭借熟悉的地形与敌人周旋于崇山峻岭之间。先到小摩天岭,又迂回到荒庄对面的山上,再撤到北桃园,最后经过柏草坪,越过十八盘撤到山西黄泽关,跳出了包围圈。在这次激战中警卫营长钟传流身负重伤,战士要背他转移,他不忍心为战士增加负担,趁人不备抽枪自尽,忠魂长眠于太行山上。
日寇占领梁沟后,兵工厂遭到严重破坏,梁沟村370多间民房被烧,家具什物无一幸存。15名被发现的群众惨遭杀害。42岁的村长杨日月被推下山崖摔死。村妇白银果携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与一部分工人、农民藏在一起,不谙世事的女儿哭闹不止,白银果生怕女儿哭声引来日寇,用腰带勒住女儿的脖子。大家平安地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可女儿却活活的死在了母亲的手中。敌人在梁沟盘距七、八天,从老百姓那里搜不到粮食和燃料,后方供给中断,只好撤走。
敌人扫荡过后,梁沟兵工厂领导召集起工人回到梁沟,挖出埋藏的设备,找回自己的工具,克服重重困难,又顽强地投入了战斗。随后,为安全起见,将兵工厂转移重建到离梁沟两公里更加隐蔽的脑子沟,继续为八路军生产枪支和弹药。后来,兵工厂发展到能大批生产“五○小钢炮”等中型武器,成为八路军重要的军火供应工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