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河北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红色河北

倾听巴延年老人讲述老区革命故事

发布日期:2024-08-19 信息来源:河北老促会 信息访问量:?

海兴县是革命老区,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出动民工 43750 人次、大车 2166 辆、牲口驮子1000余架、担架5000余副、挑子近 1000 副支援前线,承担了孟良崮、淮海、泰安、 济南、青沧、渡江等各大战役的火线运输及后方运转任务。在不足10万人口的老区乡村,就有2614 人参军参战,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海兴县老促会根据县委部署,对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突出贡献的巴延年老同志进行专访,倾   听他讲述海兴革命老区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无私奉献的光荣历史。

巴延年近照

97岁的巴延年,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能研究所(现为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党委原书记。该所是国立综合性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国际领先的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研究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超灵敏小型回旋加速器质谱仪,荣获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离休后,巴延年几十年如一日关心着海兴家乡的发展,慷慨解囊助家乡建设,耗尽精力建立红色文化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海兴传为佳话。

青年时的巴延年

巴延年生于1928年8月,河北省海兴县小山乡张皮村人, 1944年参加革命,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至1948年在海兴县小山区(当时称无棣县第四区)任青年干事、青救会主任、各救会(后称各联会)主任、县委工作队队长。1948年冬至1953年4月在部队工作,任营副教导员、华东军区防空军政治部组织干事,1953年5月至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上海分院任党委常委、组织科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能研究所(现为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任党委书记。可以说,巴延年是从海兴这方红色热土走出的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贡献的杰出代表。

一、 建立乡村政权,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政治根基

1944年在巴延年刚刚参加革命时,上级党组织在全县开展了改造村政权的工作。作为小山区青救会干事的巴延年,参加了小山区南部村庄的政权改造工作。当时小山区南部村庄因受伪六旅张子良的统治,村政权大多掌握在地痞恶霸手里。县委要求,凡是伪六旅统治地区的伪乡长、伪村长一律撤换,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以摧垮邪恶势力在农村的统治。县委将此项工作定为一项紧迫任务要求限期完成,当时叫“飞行改造村政权”。根据上级要求,巴延年提出了“用玉米粒选举农会主任”的设想。因为当时村民多是文盲,无法写选票。巴延年就采取:在选举大会上,面向群众摆上长条桌子,候选人背向群众,依次坐在桌子后边,在他们每人身后放一只碗,参加投票的人,每人发相等的玉米粒,然后排队投票。即把手中的玉米粒投放到自己信任的候选人的碗里。然后由现场投票管理人当场数玉米粒,确定是否当选。选举结果当场宣布时,“哗”的一声,选民们巴掌拍得震天响。因为这让选民知道了什么叫自由民主,什么叫当家做主。

玉米粒选举农会主任

1946年初,在减租减息、反奸诉苦群众运动中。巴延年被抽调到县委工作队,驻小王乡。小王乡辖小王庄和于家岔河、张家岔河三个村。张家岔河当时仍由原来的伪保长控制。巴延年亲自到张家岔河蹲点。在成立农会过程中,张家岔河的伪保长开始混在农会当中,每次召开全村大会他都参加,观察工作队的言行,然后有针对性地造谣生事,后经群众揭发,暴露了他的真面目,巴延年便把他驱逐出农会。新农会成立后,工作队在张家岔河发展一批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为新农会政治基础。

小王乡任务完成后,巴延年又被调到王官乡开展工作,在王官乡,巴延年同样先在难点村穆王庄下手。这个村有一户张姓村霸,群众对他又恨又怕,村霸不倒,群众难以发动,民主政权也无法建立。面对这一不利现实,巴延年通过访贫问苦,层层发动,很快贫雇农在村上的绝对优势就发挥出来,清算这户恶霸罪行的条件也成熟了。于是巴延年及时召开诉苦大会,当民兵把这户村霸押到会场时,群情激愤,打倒村霸的口号此起彼伏。受过欺压的贫雇农争先恐后地站出来揭发其罪行,倾诉遭受他打骂、强占财产、无辜罚款,逼得大家无法生活、不得不外出要饭逃生的悲惨境遇。在群情激愤的形势下,这户村霸被迫向群众认罪,表示要痛改前非。斗争大会结束后,依靠积极分子建立起新农会,并把村霸家的粮食、家具、农具、房子等除留给他能维持生活的外,其余都分给了贫雇农,并废除了欠他债务的契约,收回了被他强占的土地和公共场地。

斗争胜利,大快人心。通过乡村政权的建立,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坚实的政治根基。

二、实行土地改革,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经济基础

到1946年底,各村的班子经过整顿健全了,干部的积极性高涨了,此时巴延年随工作队回到县里,被安排在五区任青救会主任,后担任各联会副主任。这期间全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巴延年被分配到李什乡领导土改运动。这个乡有3个村,巴延年以李家什方店土改为重点带动另外两个村。因为这个村有家“山”字号的恶霸,这三兄弟地最多,也最霸道。他们的亲朋中有当伪六旅分子的,虽被俘释放后仍不老实,有当“还乡团” 头子的,暗中造谣惑众与工作组对抗。这三霸曾秘密勾结“还乡团”洗劫李家什方店,使该村的农会等组织全部瘫痪。因此,他们自然成了土改运动的绊脚石。工作组进村后,首先宣传土地改革的意义和政策,使贫雇农和广大群众知道,只有实行土改,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农民才能真正翻身解放。贫雇农觉悟了,斗争的胆量和劲头就有了。当把地主恶霸押至会场时,长期遭受恶霸欺压的贫雇农争先恐后站出来揭发、痛斥恶霸地主打骂欺负百姓的暴行。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搞好土改的积极性。接着没收了恶霸和其他地主的土地、粮食、住房、家具、农具、牲畜分配给贫雇农。李家什方店村的土改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全乡呈显出一派“分田分地真忙”的大好景象。

分田分地真忙

正当大家为运动取得的胜利而欢欣鼓舞时,逃亡到沧州、天津、塘沽、济南的顽六旅残余分子、土匪恶霸、被斗地主成立了“还乡团”。国民党反动派给他们配备了精良武器,让他们武装还乡,进行反攻倒算,实施阶级报复,残酷杀害村干部、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妄图摧毁刚刚建起的基层政权。

1946年8月20日,50多名“还乡团”匪徒在李耀南的带领下向宋家庄扑来。区青救会副主任管寿荣组织民兵进行抵抗时被敌人抓住,先后被抓的还有妇委会主任李宝荣、副主任吴宝俊(管寿荣的妻子)、农会主任的妻子高广銮、管寿荣14岁的妹妹管寿莲。这帮匪徒把管寿荣吊在大街一根木柱子上进行毒打,用刺刀把他的满口牙齿剜掉,而后把他带到杨家庄子割掉鼻子、剁掉四肢,把他活活埋葬。匪徒们把3个女同志捆起来投入村外的深水湾中,只有高广銮在水中挣脱了捆绑的绳子才幸免于难。一个匪徒是宋家庄人,见到管寿荣的妹妹管寿莲,把她踢倒在地,拖到大街上,用脚踩着她的右腿用力猛劈,想把她一劈两半,造成管寿莲终身残疾。宋家庄惨案震惊了全县。

管寿荣在任区青救会副主任时,是巴延年的同事,管家的被害更加激起了巴延年对“还乡团”的愤恨。“还乡团”的残忍暴行,影响了刚刚建立起来的红色政权。

为了尽快剿灭匪徒,全区组织了区联防,一村有情况,全区联动。全区成立了3个联防区,巴延年在第三联防区任指导员,划归第三联防区负责的有7个乡。其中常家、南衢、山子3个乡为沿海区,是“还乡团”频繁出没的地方。区农会干部马玉营和傅家山子的两名民兵就是在山子乡被杀害的。大梁王庄是伪六旅头子张子良的老家,六旅的许多骨干就出在这个村。工作队挑选了政治可靠的民兵,配备好枪支、弹药,组织了联防队,担负起全联防区剿匪任务。

联防区主要工作,首先是加强对联防区各乡村的巡防,靠海的3个乡是巡防的重点。联防队进村后着重进行宣传教育,向群众讲形势,揭露“还乡团”的罪行,破除“还乡团”制造、散布的谣言。这样既使广大群众了解真相,增强信心,又对“还乡团”起了震慑作用。村干部因有联防队的巡逻与驻防,壮了胆,增强了干好工作的信心。

其次是加强对“还乡团”家属的教育,讲明政策、晓以利害,让“还乡团”分子明白放下武器弃暗投明才是唯一出路。

第三是加强对勾结“还乡团”、有罪恶人员的惩处。在南衢村查明一个家伙勾结“还乡团”,参与杀害了共产党乡干部张学文。在宋家什方店查明了两个勾结“还乡团”干坏事的家伙。经区政府批准逮捕,报县政府批准在宋庄大集上公布他们的罪行,予以枪毙。

第四是加强对“还乡团”的武装围剿。1946年12月的一天,三联防队和二联防队在岳李庄北边的大洼里发现了一股匪徒,当即把他们包围。敌人垂死挣扎,被全部击毙。当场查明这伙匪帮的头子就是原伪六旅五区区长胡子平,他曾带领“还乡团”亲手活埋了黎敬村农会主任李玉行、民兵队长门吉功、大苟家村民兵队长孟令典,一手制造了崔家什方店惨案。这个双手沾满了人民鲜血、恶贯满盈的刽子手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三、大力支援前线,为解放全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各解放区积极行动,大力支援前线战场。1947年5月,县委成立由500名民夫组成的支前运输营,营下编成3个连,巴延年任二连指导员,跟随解放军转战4省,支前7个月,历经千辛万苦,真正实现了“大军打到哪里,运输营就支援到哪里!”的誓言。

运输营在支前中

在鲁西南时,生活非常艰苦,有时连红高粱面的窝头和干辣椒都供应不足。一次运输营在鄄城黄河码头接运弹药返回时与部队失去联系,只知部队向南走,不知部队在什么地方。巴延年奉命带通信员走在前头,搜索前进。突然,发现国民党军大部队迎面而来,巴延年及时报告正在行进的运输营,营长当即率全营进入高梁地,避开了敌人。后遇到华东野战军一纵队的同志,才把运输营安全的送达三纵队驻地。

7月16日,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攻打济宁,运输营负责送弹药。战斗打响的第二天,大雨如注,运输营挑着炮弹、手榴弹,冒着大雨,踏着泥泞小路,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及时把炮弹、手榴弹送到战场上,一位团政委感慨地说:“你们不顾天上飞机炸,地面敌人子弹打,人民对战争的支援和贡献太大了!”八师的首长也对运输营进行了表扬。

1947年11月,民工都穿着单夹衣,早晚已感到寒冷。远离家乡,换冬衣毫无着落。解放军行进到睢宁县,打开一处地主的土围子——倬圩,运输营就在附近一个村里休整,这个地主家的粮食非常多,部队首长命令除开仓济贫外,还可以用粮食换布,做御寒的被褥。这一消息传达后,老百姓纷纷来交换。巴延年把换来的布按人数分给各班,每人可做一条夹褥子,晚上盖着睡觉,白天还可以披在身上御寒。各班分定后,余下的布只够做一条夹褥子了。这样巴延年连部的四位领导,只做了一条夹褥子。这样每到夜晚,连队干部合搭着一条夹褥子,白天冷了只能轮着披披!这事民工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全连团结的像一个人!

一次,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首长命令运输营再返郵城以北的黄河渡口,接运“北海币”。这批钞票数额巨大,它是解放军鲁西南部队的全部费用开支。当到达黄河边时,所运的钞票和弹药已按时运达。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巴延年一方面找当地干部了解敌情,确定行动路线;一方面派出小分队走在运输营的前面,侦察敌情。途中遭到几次敌机轰炸,支前人员都以青纱帐为掩护,安全躲过。到了巨野县迎面正碰上国民党的部队,幸亏打前站的小分队侦得敌情,再次避开了敌人的袭击。经过八昼夜奔波,排除了无数险情,把“北海币”一分不少地交给了第三纵队供给处,圆满完成了任务。纵队首长对我们克服艰难险阻,圆满完成任务的行为极为赞赏,第三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给予通令嘉奖,八师师长王吉文在全师干部大会上,为运输营荣记集体一等功,巴延年荣记个人二等功。

当时不到 250 户的张皮村,1947 年到 1948 年, 一年的时间里,就有130 多人加入了支前大军,多人立功受奖。县委书记刘起源亲自将“参军支前第一村”的奖匾授予张皮村。

四、涌跃参军参战,不打到南京决不把家还

南京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脑,为打到南京去,从1948年11月开始,全县开展大涌参,到1949年1月,入伍的新兵达1500人,县里把6个连编入了山东渤海军区训练师13团,其中5个连编为这个团的第一营,巴延年被任命为第一营的党委副书记、营副教导员。第一营离开家乡随军南下。一路上,巴延年通过组织战士们学习《毛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和《将革命进行到底》文件,贯彻关于重新颁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训令》,使战士们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战士们群情激昂,高呼“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新兵第一营离家随军南下

1949年4月15日,第一营在巴延年的培训教育下,有641名战士奉命升补到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军,先后参加了强渡长江、打到南京、解放上海的战役,为全中国解放立下了战功。

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巴延年的同乡,刚刚结婚还在密月中的任凤歧,告别新婚妻子和父母,随军南下,英勇杀敌,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再也没有回来。小山区知名教师姜魁文,弃笔从戎,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血染沙场。据统计,海兴老区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就有291 名优秀儿女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 人民永远不要忘记他们!

(海兴县老促会供稿,文/李兆新、刘国新,图/巴连甲)